作者:瞬雨 本文为《环球时报》今日特约时评,刊发有删节
媒体报道,少儿编程领域的独角兽:编程猫,日前宣布了4亿元的C轮融资,累计融资额已达10亿,并进一步计划在两年内IPO。资本的青睐,从来都建立在行业规模和未来成长空间上。这一消息,在整个互联网的“资本严冬”当中,无疑相当引人注目。它标志着少儿编程行业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高速发展时期,少儿编程已经成为新一轮的风口。
可以确信的是,国家推动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和推广编程教育的目的,是为了让教育适应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稳步发展,但是,资本带来的往往是“蒙眼狂奔”与“拔苗助长”。
据亿欧数据,从从去年开始,少儿编程迎来了资本的狂热追捧,当年投融资事件40起,2019年获得初次和再融资的少儿编程机构也有13家,且规模不断增长。随着资本的快速参与和风向标作用,全国少儿编程平台已有340家。其中领先的编程猫,宣称学员目前已达3千多万,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研制《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》标准,且连续八个季度收入环比两倍速增长。
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,是令人深深的隐忧。土壤有限,如何能够维持资本想要的疯狂生长?难道孩子的能力等级评测,也将成为机构增收牟利的工具?
资本的需求或者说欲望,是“一个没有上限且能不断快速增长的模式”。为了获取高速的用户(即生源)量成长,换得资本持续注入,以编程猫为代表的少儿编程行业,除了线上招生以外,在线下都大量采用了加盟招商的模式。然而另有媒体报道,编程猫缺失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,这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,“因为很难办下来”、“大家都是打擦边球”。
要知道,特许经营的手续齐备,意味着平台的信用背书、资源的必要共享和管理措施的支持,以及监管责任的到位。否则所谓的加盟,就只是一个模糊的品牌授权,没有任何实际的共同体存在。这种在法律上“绕道而行”的背后,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缺失。
“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,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”,“甚至有机构从淘宝店买一些教具,招两个大学生便开始授课”,因此有评论称,少儿编程“打着高科技的旗号,实际跟奶茶快速开店别无二致。”关乎千万少年儿童成长的教育产业,其扩张过程岂能如此粗放?
前不久亿欧报道过大批加盟模式的教育机构暴雷,“截止8月底,跑路和突然闭店的教育机构超过20家”。那么少儿编程机构为了满足资本的胃口,大量引入加盟模式,其中的风险会转嫁到谁的头上?是加盟商?是家长?还是学童们?即使经济损失可以承担,要知道学童的时间和心理上,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风险。
资本愿投入、肯投入的前提,看重的是商业模式;而商业模式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,始终是企业在收入高速增长和分羹市场容量的能力。编程猫对资本喊出的口号是“未来三年内,打造‘百城千店’的目标”。我相信,这就是资本想听到、也愿意相信的行业故事和收益前景。但是“所谓百城千店,并非自营方式落地,而是采取各地线下机构加盟”的形式。
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商业消费项目,那么多推广、多开店,当然无可厚非。问题的关键是,少儿编程面对的市场是可塑性非常强的儿童、甚至可以说心智上是一张白纸的孩子。那么,站在资本以外的立场来看,这个企业乃至行业目标的达成过程就发人深思了,务必要谨慎对待。
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实验,是教育家“让一群5岁的孩子画出在家玩耍的情形”;然后,经过两年的小学教育之后再画一次。结果令人震惊,孩子们5岁时的自画像“生气勃勃、色彩丰富、充满活力和超现实主义的顽皮情趣”,而两年后的画像“变得僵硬死板、而且大部分自发选择了灰色”。
这个实验结果并非说明学校教育如何压抑,而是充分证实了一点,即教育的过程就在于“将生命的直接性转化为灰色的概念性结构,重现本质性决断和其中的辩证性复苏”。换句话说,就是一个经过格式化的成长经历;或者说,教育就是结构儿童思维的力量。
这种格式化和结构性,对于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必要的,对于文明的传承也是必要的;但除此之外,任何的干预都应该遵从儿童心理成长的阶段分布,尊重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向的个性选择。如果不能在规范的标准和监管下建立起良好的行业体系,粗放甚至错误的格式化和结构化一旦完成,势必对少儿的成长形成不可忽视、也许是难以纠正的负面影响。
无数互联网案例告诉我们,资本但求一个快,从来不会顾忌野蛮生长的危害。远的有视频争霸、千团大战;近的,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的废铜烂铁和满目疮痍也还历历在目。少儿不是韭菜,岂能野蛮生长!
本站内容未经许可,禁止任何网站及个人进行转载。